重慶證監局曝光七大非法證券騙錢手法
作者: 文章來源: 華龍網-重慶晚報 本站發布時間:2009-12-16 00:00
658
n 時下股市很火。眼看身邊的朋友在股海淘到了金,有些市民就有點躍躍欲試了。于是,“網上薦股”、“炒股咨詢”、“收益分成”、“炒股軟件”、“內幕消息”等“可以幫你賺錢”的東西紛紛出籠,招招直指你的錢包。昨日下午,重慶證監局集中曝光七大非法證券騙錢手法,請廣大市民擦亮眼睛以免上當受騙。nn 陷阱1nn 假冒機構來行騙nn ■案例:張某接到“中金公司”的來電,稱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得知他的股票賬戶虧損,愿意為其推薦股票幫助賺錢。出于對中金公司的信任,張某向對方提供的賬戶匯入了會員費6000元。此后,張某操作其推薦的股票出現虧損。nn ■手法:不少不法分子為實施詐騙,經常直接假冒合法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的名義。nn ■提醒:投資者對于主動上門電話、來訪一定要提高警惕,要多方核實對方身份以防上當受騙。nn 陷阱2nn 炒股咨詢虧死人nn ■案例:范某打了電視上某“專家”的熱線電話,禁不住電話那頭的蠱惑,交了4000元會費。剛開始,對方推薦的股票確實連拉了兩個漲停,但第3天開始便一路下跌,比自己操作虧得更厲害。nn ■手法:不法分子依靠電話攻勢,反復向投資者推薦股票,騙取服務費。nn ■提醒:不可輕信免費推薦黑馬、免費薦股、免費診股等夸大業績、直接或變相承諾收益、公開招收會員的非法證券節目和廣告。nn 陷阱3nn 炒股軟件亂吹牛nn ■案例:李某聯系某賣炒股軟件的公司,對方信誓旦旦地說,軟件能準確揭示股票買賣點,只要購買軟件,保證穩賺不賠。李某花5000元購買了該軟件,隨后每次都是高買低賣,陷入重度虧損。nn ■手法:不法分子在銷售炒股軟件的過程中,往往會夸大宣傳軟件的薦股能力以騙取服務費。nn ■提醒:沒有任何炒股軟件能夠對市場做出準確無誤的判斷。nn 陷阱4nn 網上薦股藏貓膩nn ■案例:網上某炒股博客發布了“重大借殼機會,潛在暴利黑馬”等多篇薦股文章,頂帖的也不乏溢美之詞。投資者李某與博主取得了聯系,繳納3600元咨詢年費,但換來的卻是幾只連續下跌的股票。nn ■手法:不法分子偽裝成專家,實際上并不具備證券投資知識和技巧。nn ■提醒:不要輕信那些沒有合法證券經營業務資格的機構。合法機構名錄可通過證監會網站、證券業協會網站查詢。nn 陷阱5nn 內幕消息當幌子nn ■案例:張某接到某“國內知名私募”的電話,聲稱擁有大量的內幕信息。張某看了對方的網站,覺得很“專業”,就繳了8000元服務費。事實上該公司并不具有投資咨詢資質,張某繳納的服務費也打了水漂。nn ■手法:許多所謂的專業機構,實際上就是雇用一些人員通過事先準備好的“話術”對投資者進行欺詐的皮包公司。nn ■提醒:投資者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盲目輕信所謂的“專業機構”和“內幕消息”。nn 陷阱6nn 會員升級為收費nn ■案例:于某是某投資咨詢公司的交費會員,但公司推薦的股票均虧損。后來,該公司決定以8000元“優惠價”讓于某升級為“享受38868元待遇”的高級會員以“彌補損失”。于某又匯去8000元,可對方電話再也沒人接了。nn ■手法:不法分子蠱惑投資者參加更高級別的會員組,目的就是讓人繳納更多的“會員費”。nn ■提醒:投資者一旦發覺上當受騙,應立即向證監部門投訴或向公安機關報案。nn 陷阱7nn 收益分成誘惑人nn ■案例:王某接到某咨詢公司“專業股票,利潤三七分成”的電話,決定試試看。可其推薦的股票卻連續下跌,王某為此虧損達數萬元。王某想找公司討說法,電話卻再也打不通。nn ■手法:不法分子“承諾收益”、“利潤分成”、“坐莊操盤”等,都是為了讓投資者上當。nn ■提醒:即使是合法的證券投資咨詢機構,按規定也不得以任何方式對客戶收益或者損失作出承諾,不得與客戶約定利潤分成。 記者 張彬nn 4招識別非法證券活動nn 市民怎樣才能識破證券騙局?昨日,重慶證監局稱,可以從四個方面來識別非法證券活動。發現自己可能受騙以后可向該局投訴舉報、咨詢,電話:023-89031960。nn 第一招nn 投資者接受證券投資咨詢服務前,可要求查看對方取得的中國證監會頒發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許可證等證照。nn 第二招nn 合法機構提供證券投資咨詢服務必須與客戶簽訂書面合同,投資者應遠離不能提供書面服務合同或合同要件不齊備的服務。nn 第三招nn 合法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必須遵守相關執業禁止性規定,投資者應格外小心那些承諾收益、保證盈利的夸大宣傳言論。nn 第四招nn 合法機構只能通過公司專用收款賬戶收取咨詢服務費,投資者應拒絕將資金打入私人或非法機構賬戶。n
注:本文轉載自華龍網-重慶晚報,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