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購物三大陷阱 防騙把好三大關
作者: 文章來源: 水母網 本站發布時間:2010-04-19 00:00
732
網購糾紛取證難,調解成功率僅兩成———消協揭秘網購三大陷阱nn????水母網4月19日訊(YMG記者 徐睿 通訊員 楊波 東潔)近年來,網購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然而,在帶來便利的同時,網購也給一些消費者帶來痛苦和麻煩。nn????4月1日,煙臺市民劉女士在網上花1400元定購一款名牌手機。7日,當快遞公司郵遞員上門送貨時,劉女士簽名后打開包裝大吃一驚,放在盒里的竟是一個塑料模型。后來,劉女士通過網絡數次找賣方,對方卻不認賬,拒絕賠償。nn????12日,劉女士訴至芝罘區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調查發現,劉女士是初次上網購物,收貨前已上網“確認收貨”,并在快遞公司《收貨確認單》簽名。因簽名意味買方已“確認收貨”,消協只得依法駁回申訴。nn????較之傳統商品生意,網購有何弊端?據芝罘區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介紹,網上賣貨者往往是一無具體店鋪、二又不辦執照,在網站注冊后,即可開張營業。此類生意皆為幕后操作,經營者來無影去無蹤,攙雜冒牌貨,又不開發票或有效憑證、店鋪網址時常更新,生產廠家多為地下作坊難以查實,買方一旦受騙,無論是消協調解還是工商部門立案查處,均因調查、取證過難,而無從下手。nn????據芝罘區消費者協會工作人員介紹,消協受理投訴后,只能聯系發貨地工商局,委托當地工商執法人員協調處理。若驗明來貨是假的,則由發貨公司先行全額賠付或退貨;如買方已經銀行向賣方全額付款,或在網上“確認收貨”,消協將難以依法受理、調解。nn????據悉,芝罘區消協2009年受理9件網購糾紛申訴,調解成功率僅為22%,為消費者挽回的6000元損失,僅是同類普通消費糾紛調解結果的20%。在此,本報和消協曝光幾種常見的騙術,希望能夠警示市民,謹防受騙。 nn????【陷阱一】售價低廉讓人眼饞nn????相比實體店,即使加運費,網店售貨價位多數要便宜一半。賣方正是瞅準買方愿貪小利的空子暗做手腳。發的貨要么是仿品,要么短斤缺兩,有的甚至是空頭支票。當買方發覺上當,賣方會以種種理由為借口拖延、應付,直至買方筋疲力盡,自動放棄,原先已付貨款順理成章流入賣方囊中。nn????【陷阱二】漂亮圖片看后心動nn????網上商品種類繁多,賣衣服、手機、電腦、零食、化妝品的,可謂應有盡有,所附圖片精致漂亮。不少人網購之后卻常常納悶:買的貨質量比圖片效果相去甚遠。消協工作人員道出真相:原來,正品貨圖片經電腦軟件加工后,視覺效果就顯得做工精致、色彩斑斕。網店將其放在網上作廣告,打扮得花枝招展。逛店者看后,很容易心動,墜入賣方所挖陷阱。當買方申訴時,賣方僅憑一句“色差問題”,買方就啞口無言。nn????【陷阱三】狡猾賣方催促收貨nn????一些新手不知網購流程,常成賣方獵捕對象。賣方見新手上鉤后,就打起算盤,暗中壓貨不發,不斷催促上網確認收貨。買方不知其中有詐,經不住賣方百般誘惑,墜入陷阱。賣方一旦收到貨款,就遲遲不發貨。等到買方恍然大悟,到消協申訴時,已為時過晚有口難辯。nn
注:本文轉載自水母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