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傳播呼喚游戲規則
作者: 文章來源: 《人民日報》 本站發布時間:2006-01-23 00:00
675
nn 2月1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傳出信息:我國將在年內出臺《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為互聯網上的版權保護提供法律支持(相關報道見2月16日本報文化新聞版)。消息引起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nn 網絡侵權盜版活動猖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又該如何遏制?記者就此采訪了有關專家和部分網站負責人。nn 網絡侵權盜版成因何在?nn 技術帶來“方便”,界定遭遇難題nn 記者:近年來,網絡侵權盜版活動十分猖獗,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nn 呂偉鋼(互聯網分析師):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由互聯網的特點和發展階段決定的。首先,在社會知識產權意識普遍不強的情況下,網絡技術使得侵權盜版變得更方便、成本更低、傳播更快捷;其次,互聯網創業者們從一開始就實施的一些免費營銷模式,也在無形中給人造成一種“互聯網一切免費”、利用網絡信息就是 “復制+粘貼”的錯覺。nn 記者:除了這些原因,是否在法律上還有一些難以界定的難題。比如說,一些搜索引擎服務提供商提供的服務,尤其是對音頻、軟件作品的下載鏈接,到底算不算侵權盜版?nn 高盧麟(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理事長、中國互聯網協會副理事長):對網絡內容服務商和服務提供商應區別對待,前者如果侵犯了著作權人的利益,比如一些電影或音樂網站,并未獲得授權,卻提供下載服務,就屬于故意侵權,必須承擔法律責任;而后者,比如搜索引擎服務提供商,提供的鏈接是由軟件自動生成的。要界定網站是否侵權,關鍵在于:對侵權內容,網站能否控制。如果網站控制不了,也不從中獲得分成,并且在著作權人指證后,馬上將其刪除,一般不需承擔法律責任。n 薛虹(中國政法大學教授):對此類服務如何定性,最大的法律問題在于:這些搜索引擎公司是否明知故犯。當然,即使在法律上能夠免責,但從社會責任而言,他們還是應采取一些必要的技術手段,對搜索到的信息進行初步過濾,盡量將那些涉嫌侵權盜版的網站擋在門外。nn 怎樣讓侵權者不嘗甜頭反吃苦頭?nn 自律加法律,關鍵在執法nn 記者:國務院將于年內出臺《信息網絡傳播保護條例》,您怎么看待這一舉措?nn 陳彤(新浪網副總裁):這是業界盼望已久的事情!政府的重視,將極大地促進互聯網行業的規范和繁榮。不過,條例的出臺只是第一步,關鍵還在于執法力度。nn 高盧麟:對網絡知識產權如何保護,有關部門和專家一直在做相關研究,2001年我國在修訂《版權法》時,就考慮到了著作權人在數字化出版和傳播方面的基本權利。條例的出臺對預防和打擊侵權盜版行為,當然是有利的,不過我國目前的執法力度還有待加強。nn 記者:在打擊網絡侵權盜版的道路上,相關部門、行業協會、網站等社會各方,應各自承擔什么責任?nn 高盧麟:侵權盜版屬于私權范疇,在很多國家一般只通過司法程序解決,行政部門不會出面。不過在我國,由于特殊國情,政府部門的干預在現階段還是很必要的。nn 何家正(人民網總裁):在相關的法律法規出臺之前,我們更多強調的是自律。2004年,人民網就曾聯合100多家網站起草了自律公約。我們還和200多家媒體簽訂了互換信息的協議。網民將網上內容復制、下載后,往往只是自己使用,而不少網站都是有商業目的的,所以,提高網站從業人員的知識產權意識尤為重要。nn 陳彤:最關鍵的還是要有法必依,執法必嚴,其次才是行業的自律,如果一些違規網站從侵權上嘗到了巨大的甜頭,而從執法部門那里嘗到的苦頭卻很小,就很難指望他們會有自律精神。nn 如何實現著作權網上“合理利用”?nn 完善管理機制,保證合法共享nn 記者:對打擊網絡侵權盜版,您有什么意見和建議?nn 呂偉鋼:除了法律制裁外,還要從教育抓起,在全社會、尤其是在學校普及知識產權教育,讓孩子們從小就樹立起尊重別人智力成果的意識。nn 薛虹:關于網上作品支付報酬的問題,網站要一個個向著作權人付費的話,可能會比較繁瑣,建議成立一個權利人集體管理組織,設立統一的收費中心,網站將報酬轉到這個中心,再由他們轉給用戶。當然,從法律角度而言,這個中心事先要向有關著作權人取得授權。nn 高盧麟:在保護網上版權的問題上,我認為,要努力在著作權所有人和利用人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要保護權利人的利益,也要保證利用人和廣大民眾分享知識成果的權利,這對國家的科技、教育、文化事業都有益處,能推動社會的整體進步。事實上,著作權人的權利不是無限的,我們對其加強保護是為了更好地“合理利用”,而不是為了“限制使用”,那樣也不符合著作權人的初衷和利益。nn 《人民日報》 (2006年02月20日 第十一版)n來源:人民日報??????2006年02月20日n
注:本文轉載自《人民日報》,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