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在國外灰溜溜 政府嚴管商家協助
作者: 文章來源: 環球時報 本站發布時間:2006-02-26 00:00
670
???n nn美國:垃圾短信很少 nn????美國手機普及率很高,手機短信使用率卻不高。記者到美國后,從未收發過一條短信,垃圾短信暫時還沒有泛濫的現象。但在如今亞歐都被垃圾短信包圍的時候,美國為什么目前就能“免疫”呢? nn????這首先與美國各大電信公司推行的手機業務和文化傳統有關。在美國,手機費很便宜。手機用戶可以挑選一個包月計劃,就能享受一定的免費通話時間,在晚上至第二天早上6時,打國內電話都免費。手機費便宜了,誰還會費半天勁在手機上輸入字母呢。美國發短信要單獨收費,一條10美分,很多美國人覺得這既費力又花錢,一點不劃算。美國人也沒有發短信的文化傳統,他們幾乎每家都有留言電話,從小養成了留言的習慣。所以,打手機沒人接時,他們就會選擇語音留言,而不是發短信。據統計,美國1.6億手機用戶一年發送的短信總量還不到中國人一個星期的發送量。 nn????其次是美國電信公司比較自律。美國人很喜歡投訴,多收錢了、信號不好、服務不好等等,都是投訴的理由。如果用戶的手機上老收到垃圾短信,那么這個電信公司就得等著上法庭了。保護用戶的個人隱私是電信公司對社會做出的承諾。所有電信公司都明文規定,公司不得對外透露用戶的個人資料;客戶也可以按法律向美國聯邦電信委員會或者聯邦貿易委員會投訴電信公司,電信公司將對客戶進行經濟賠償或向上述部門交納罰款。今年2月1日,美國第二大電信公司Verizon就打贏了一場與垃圾短信相關的官司。一家佛羅里達的公司向Verizon的用戶發出了9萬多條短信,內容是“你在抽獎活動中中獎,獲得加勒比海豪華游……”。這些大量雷同的短信,被Verizon的技術人員發現,查明來源后就把這家公司告上法庭。最后,該公司被判賠償1.1萬美元。 nn????在美國,座機和手機都可以在聯邦貿易委員會的“拒聽推銷電話登記處”注冊。如果你的名字列在NON-CALL-LIST(拒聽名單)上,還有人打你的手機進行推銷活動,聯邦貿易委員會將會視其為違法行為,處以幾百至1萬美元的罰款。記者的朋友就進行了這種登記,他家的手機從來沒接到過推銷的短信。 nn????第三是美國立法比較嚴格。聯邦電信委員會曾制定法規,要求短信發送人必須事前取得收信人的同意,才能發出商業或其他宣傳的短信;如果違反,將被告上法庭,面臨處罰。美國采取的是手機用戶實名制,跟電信公司簽合同時都要填社會安全號,執法部門只要把這個號碼輸入計算機,就能看到號碼主人的詳細個人資料。這樣一來,執法部門很容易追查到垃圾短信的源頭,這也是美國目前垃圾短信比較少的原因之一。 nn????不過,信息安全專家指出,在美國垃圾郵件泛濫的情況下,手機短信必然是黑客們下一個主攻的目標。去年12月,美國證券交易商協會就曾向投資者發出警告稱,以哄抬股票價格為目的的虛假信息傳播渠道已不再局限于電子郵件,手機短信也已成為詐騙分子的工具,所以不要答理手機上收到的股票信息。 nn????英國:立法懲治垃圾短信 nn????在英國,手機非常普及,這為垃圾信息散播者提供了可乘之機。英國的垃圾短信種類繁多。簡單的是推銷名牌服裝、古董、門票等,如果不買,并無大礙。復雜些的會帶有手機鈴聲、新聞、天氣預報等信息或是足球比賽片斷等等,無論接收信息的人是否查看,信息一旦發出,就會自動收取接收人的信息費。最惡劣的要數通過短信詐騙金錢,這類手段一般都是通過短信通知中獎,但需要中獎者撥打一個指定的電話號碼。在英國,這類電話都會被收取最高的通話費用,通常是每分鐘1.5英鎊(約合人民幣20多元)。這樣下來,按照短信上的信息領取獎金的人都會被騙取10英鎊左右的通話費,而所謂的大禮并不存在。 nn????面對日益嚴峻的垃圾短信現象,英國政府不得不在2003年專門立法,將兜售產品的垃圾信息視為一種犯罪行為。按照這些法規,商業公司在使用個人信息,如電子郵件地址和手機號碼之前,必須得到允許。一旦違規,散播者在地方法庭最高可能被罰款5000英鎊;在有陪審團出席的法庭,罰款額度將沒有限制。 nn????此外,英國還設立了一些機構,如電話信息服務標準監察委員會、最高通話費管委會等,專門對利用手機信息進行非法活動的公司和個人進行監控。在一個名叫“投訴”的網站上,人們可以對散播垃圾短信的公司和個人進行舉報,網站定期對垃圾短信按照危害程度進行列表,警告人們不要上當受騙。有些電信運營商還試圖通過技術手段控制垃圾短信的傳播。電信運營商沃達豐公司在2003年時發明了自動報告的方法,即系統一旦檢測出垃圾短信,手機會自動向電信運營商和監察部門發送免費的報告。nn來源:環球時報 2006年02月24日nn n
注:本文轉載自環球時報,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