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違法手機短信以假冒銀行名義敲詐為主
作者: 文章來源: 新華網 本站發布時間:2005-12-07 00:00
538
???n n?????新華網北京12月6日電(記者 孟娜)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武和平6日說,11月1日至30日,全國公安機關共受理群眾違法短信息舉報10.7萬余起,凍結的涉案銀行賬戶108個。其中各地公安機關受理假冒銀行或銀聯名義進行詐騙或敲詐勒索公私財物的違法短信息案件舉報近5萬起,占受理總數的56%,列各類案件受理總數的第一位。 nn?????他說,當前手機違法短信息案件團伙作案,手法多樣。發送手機違法短信息的作案成員以團伙居多,內部分工明確,以假身份證購置手機卡號、開設銀行賬號、群發手機短信和從ATM機提款等環節均有專人負責。犯罪分子抓住被侵害對象的心理,廣發誘惑性短信息,騙取其信任,套取贓款。一旦得逞后,即迅速異地提款,立即注銷所用卡號或直接更換新的通訊工具。 nn?????他說,當前手機違法短信息案件犯罪分子活動范圍相對集中。違法短信息案件受案數最多的5個省市是廣東、上海、北京、浙江、江蘇。11月1日至30日,這5個地方公安機關共受理群眾舉報7.6萬余起,占全國受理總數的70%。目前,此類活動的犯罪團伙多集中在福建等沿海地區。 nn?????他說,自公安部、信息產業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出通知,部署從今年11月1日開始集中開展手機違法短信息治理工作以來,各地公安機關積極會同信息產業、銀行等部門,采取召開新聞發布會、咨詢會、張貼標語等各種形式,廣泛利用廣播、電視、報紙、雜志、黑板報等工具,深入宣傳開展集中治理工作的意義,公布打擊治理的重點、目標和方法,特別是通過對利用手機違法短信息進行詐騙等違法犯罪活動的手法、特點的曝光,以及對已偵破的重大案例的剖析,以案說法,使廣大人民群眾充分認識到手機違法短信息的危害性,從而進一步提高了警惕,增強了防范意識。n n?????武和平說,對此公安機關正在進一步加強偵查破案的力度。同時,公安部還呼吁媒體更加廣泛地宣傳預防措施,使廣大手機用戶能迅速識別違法犯罪,實行打防結合。nn來源:新華網?????2005年12月07日??nn
注:本文轉載自新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