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假民辦學?!睌噥y中國民辦教育市場
作者: 文章來源: 中國青年報 本站發布時間:2006-10-20 00:00
606
????如果調查一下當今中國民營企業的生存狀況,至少在我身處的城市中,相當一部分民辦學校是生活得最為滋潤的。這不僅僅緣于眾多家長為了使下一代能夠享受到較好的教育資源,而傾其所有地進行智力投資,更緣于不少民辦學校優越的“出身”,緣于這些學校不費吹灰之力繼承來的名校品牌效應,緣于它們全盤接受過來的,其他學校需要奮力打拼多年也未必能夠獲得的那份昂貴的“符號資本”。 nn 自然,諳熟內幕的人都知道我說的不是那種完全由私人出資(或融資)建立起來的民辦學校,而指的是那種完全脫胎于公辦學校,一邊完全享受著國家優質資源,一邊又在接收家長高額贊助的“假民辦學?!?。正是它們的存在,攪亂了中國的民辦教育市場,導致了辦學中的不公平競爭,浪費了國家教育資源,中飽了部分教育機構、教育官員和教育工作者的“公囊”與私囊,使多少本應享受免費的學生和家長,只能望“法”(《義務教育法》)興嘆! nn 早些時候,央視“焦點訪談”曾對重慶、江蘇等地的部分“假民辦學校”曝過光。其實與此類學校大同小異的學校,差不多各地都有,在普教界(尤其是義務教育階段)蔚為壯觀。就我所在的這樣一個教育不發達而經濟又落后的中等城市,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假民辦學校”,或在公辦學校中搞“一校兩制”設立高收費班級的學校,已遠超過兩位數。更讓眾多家長無奈的是,這些學校的前身多是本地區教育條件、師資水平和教學質量相對較好的知名學校,它們的一夜“蛻變”(化“公”為“民”),換來的是學生學費(或稱“贊助費”)的數十、上百倍的增長。盡管學校還是那座學校,教師還是那些教師!而那些按國家標準收費的公辦學校,基本只剩下一些師資水平、教學條件、教育質量相對較差、生源嚴重不足的二、三流學校。遠離這些“假民辦學?!?,就意味著遠離了優質的教育資源,雖說這類學校在收費上高得驚人,卻擋不住門庭若市、財源滾滾。 nn 這類戴著“紅頂子”的民辦學校內部體制和運作狀況如何?據內部人士透露,這類學校教師的人員性質卻完全還是“公辦”,一如既往地領國家薪水,享受公費醫療、養老保險、住房津貼。原先屬于國家的那些教育設施他們依然在無償享用,學校領導層也依然完全由政府任命。至于巨額收入,這類學校已有一套潛規則:一般都化作了三份,一份上繳教育行政部門(所作何用不詳),一份用于改善本校辦學條件,還有一份用于提高本校領導、教師的待遇??雌饋淼故羌叭美钡氖虑?,至于這份快樂到底建筑在什么基礎之上,不知道有沒有人認真地思量過。 nn 享受免費的、擁有優質教育資源的義務教育,對相當多的家長和學生來說已成了鏡中花水中月;一紙《義務教育法》,也在某些學校的精心設計、某些教育行政部門的放任自流(甚至暗中相助)下,終成了“看上去很美”的擺設。nn
注:本文轉載自中國青年報,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