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保障部門提醒:境外就業警惕五類“黑職介”
作者: 文章來源: 新華網 本站發布時間:2006-10-23 00:00
967
????近年來,國內勞動者赴境外就業人數增多,一些因境外非法職介引發的勞動侵權事件在各地時有發生。勞動保障部門為此提醒出境就業的求職者,在應聘境外工作時應當留意職業中介機構的合法性,提防受到五類“黑職介”欺詐。nn 在今年8月引起廣泛關注的上海“南匯女工被困南非事件”中,不少女工“打工8個月反虧2萬元”的遭遇,就是禍起“黑職介”。其中一人在出國前向中介交了3.7萬元人民幣的“勞務費”,“朝七晚十”連干了8個月,臨回國時卻只得到工廠支付的約合1.5萬元人民幣的酬金,損失了一大半。nn 上海市勞動保障部門專家指出,非法境外就業中介主要有五種形式:一是無照經營的職介;二是以旅游或商務簽證代替務工簽證的職介,出境就業者由于沒有工作許可證,屬于“打黑工”;三是通過吹噓“國外工作薪水高”等手段誘騙求職者的職介;四是收取高額中介費超過法定限制的職介;五是向求職者介紹非法工作,“企業開什么單子都接”的職介。nn 專家提醒說,求職者在應聘境外工作時,應當把好“三道關”以甄別中介合法與否:首先是確認資質,具備資質的中介機構應持有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頒發的《境外就業中介經營許可證》,其名稱、住所、經營范圍等可在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及其國際交流服務中心網站上查明。此外,還應出示出境就業國勞工部門批準的招用外籍工人的證書文件;其次是考察有無違法牟利,主要標準是“中介費不高于月工資”;最后是在簽約階段厘清條款,出境就業人員從事勞動合同范圍之外的任何工作都屬違法,因此,應注意確認勞動合同的內容,包括合同期限、工作地點、工作內容、勞動條件、勞動報酬、社會保險、食宿條件、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條件,以及勞動爭議處理、違約責任等條款。n
注:本文轉載自新華網,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